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概述
肺炎克雷白杆菌,又称肺炎杆菌或Friedlander杆菌,是最早被认识可引起肺炎的革兰阴性杆菌。
病因
- 病原体:肺炎克雷白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有荚膜,根据荚膜抗原成分不同,肺炎杆菌可分75亚型,引起肺炎者以1~6型为主。
- 易感人群:多见于中老年,凡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都可成为引起感染的诱因。如激素和免疫抑制药,以及抗代谢药物的使用造成全身免疫功能紊乱及各种严重疾病。
- 感染途径:细菌可通过呼吸道吸入,也可经口腔分泌物误吸进入肺部,引发感染。
临床表现
-
症状:
- 起病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脓痰,砖红色胶冻痰具有特征性。
- 病人有胸痛。部分病人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黄疸等。
- 全身衰弱,部分病人见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极少数病人表现为慢性病程,也可由急性病程迁延而来。
-
体征:
- 急性病容、呼吸困难、发绀,少数病人可发生黄疸、休克。
-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检查
-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范围平均在(15~20)×10/L,其中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现象。
- 痰或支气管分泌物涂片和(或)培养:查到肺炎克雷白杆菌,是确诊的依据。
诊断
中老年男性,长期嗜酒,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肺部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或粒细胞减少症等免疫抑制,或建有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肺部湿性啰音,血中性粒细胞增加,结合X线有肺部炎性浸润表现提示细菌性肺炎时,均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治疗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治疗。抗感染治疗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
-
抗感染治疗:
- 对肺炎克雷白杆菌有抗菌活性的药物较多,包括第一至四代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等。
- 通常建议第二、三或四代头孢菌素或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如有药敏结果也可单用头孢菌素。
-
支持治疗:包括保持气道通畅,给氧,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补充营养等。
预防
- 严格执行消毒与隔离制度: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洗手、戴手套操作,定期环境及室内消毒通风。
- 胃肠道去污治疗:通过鼻饲或口服胃肠不吸收的多粘菌素B、妥布霉素等,连用5天,并每天系统应用头孢菌素,从口咽部及胃肠道中去除需氧菌而不降低厌氧菌的数量。
- 保护胃部酸性屏障:应用硫糖铝类药物,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并防止感染。
- 生物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生物预防方法尚处于实验阶段,成熟的疫苗及抗体尚未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