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病因
RBILD于20世纪80年代被首次发现,患者均为吸烟者或曾吸烟者。其病因与吸烟对小气道和肺实质的损伤有关,可能涉及对吸入刺激物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目前认为,RBILD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表现,但这一观点尚未完全统一。
临床表现
- 症状:多数患者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咯血、乏力及体重减轻。严重时可出现气胸或急性呼吸衰竭。
- 体征:肺部听诊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爆裂啰音),杵状指较为少见。
诊断
- 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弥漫性或斑片状毛玻璃样改变,主要分布于下肺。
- 肺功能检查:通常表现为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量轻度降低。
- 病理学检查:确诊需通过肺活检,病理学特征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炎改变。
治疗与管理
- 戒烟:停止吸烟是治疗的关键,戒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
-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常用药物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可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减量的患者。
- 其他治疗:对于晚期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肺移植。
预后
RBILD的预后因人而异,约22%的患者未经治疗可部分或完全缓解。及时戒烟和积极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