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需要积极治疗。肾脏损害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由病原体直接损伤、免疫复合物沉积或栓塞等因素引起,需综合多学科干预以控制感染、保护肾功能。
一、主要治疗措施
-
抗感染治疗
需早期、足量、长疗程静脉使用杀菌类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及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等,通常需联合用药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 举例:青霉素G 2000万~4000万U/d静脉滴注,疗程至少4-6周。
-
支持治疗
- 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加强营养支持,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 对症处理:出现水肿或高血压时,可短期使用利尿剂(如、氢)缓解症状。
-
手术治疗
对于心脏瓣膜严重损伤(如瓣膜穿孔、腱索断裂)或赘生物引发反复栓塞者,需行瓣膜修补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以根除感染源并改善心肾功能。 -
并发症管理
- 急性肾衰竭:若出现少尿、氮质血症等,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 血栓风险:对合并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倾向者,可谨慎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
二、预后与注意事项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通过规范治疗通常可治愈,但需注意:
- 治疗期间需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心脏状况,及时调整用药。
-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必要时需调整抗生素种类或剂量。
- 合并原有肾脏疾病者,需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需通过抗感染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手段干预,以控制原发病、减轻肾脏损伤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