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查对本未及时签名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制度执行层面
-
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
医生开具医嘱后未与电脑系统核对内容,导致医嘱信息错误或遗漏,护士转抄时无法有效查对。例如,医生因工作繁忙未及时打印或重打医嘱,或口头医嘱未及时补记签名。
-
双核对机制形同虚设
部分护士未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仅关注执行者签名而忽略用药信息核对,或因工作干扰、安全意识淡漠导致漏签。
二、人员素质层面
-
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士对医嘱查对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存在“形式主义”思想,导致签名不及时或潦草难以辨认。
-
专科知识与技能不足
护士对医嘱内容理解偏差(如药名、剂量识别错误),或操作规范不熟练,影响查对效率和质量。
三、系统与环境因素
-
信息系统不完善
电子医嘱单系统存在延迟、打印故障或数据传输问题,导致医嘱信息更新不及时。
-
工作环境压力
医护人员工作负荷大,晨间查房、抢救等任务繁重,易导致流程执行碎片化,影响查对时效。
四、管理措施建议
-
强化制度培训与考核
定期组织医嘱查对制度培训,规范书写要求,并通过考核提升护士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
优化工作流程
建立医嘱优先级分类机制,减少医生工作压力;完善电子系统功能,实现医嘱实时更新与提醒。
-
加强监督与反馈
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对漏签、签错等异常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及时纠正并反馈整改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医嘱查对及时性,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