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3月多地医保局发布的政策文件,医保药店最新政策主要围绕药品追溯码管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店布局优化及违规行为监管等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一、药品追溯码全面强制使用
-
广州、安徽等地实施“无码不付”
广州市自2025年4月1日起,所有医保定点零售药店需通过扫描药品追溯码完成实名关联,未关联的药品将无法通过医保支付。安徽省同步推行“依码结算”,要求药店全量采集上传追溯码,违规者医保基金将不予结算。
-
追溯码功能与意义
追溯码作为药品“电子身份证”,实现“一药一码”精准管理,可追溯药品来源与流向,防范假药流入医保渠道,并通过数据分析预警异常用药行为。
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浙江省药店销售额占比要求
医保定点药店需配备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药品销售额占比不低于70%,且医保支付金额不低于80%。违规销售非平台药品的,医保将不予支付。
-
江苏省太仓市限价管理
自2025年11月1日起,医保支付价格按集中招标采购价格加成15%执行,超出部分医保不予报销。
三、药店布局与服务质量优化
-
严控增量、优化存量
宁德市医保局通过计算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占比和服务人数,合理配置资源,鼓励向基层和空白区域延伸。
-
协议管理规范
广东省医保局更新协议管理规程,明确协议中止与解除的情形(如售假、服务不达标等),强化药店合规经营要求。
四、违规行为监管与处罚
-
“十不准”规范
医保定点药店需遵守“十不准”原则,包括不准虚假售药、账实不符等,违规将导致医保协议解除。
-
动态调整机制
定点药店名单将动态调整,服务未达标准的药店可能被中止或解除医保协议。
五、药店转型与挑战
新政策实施后,药店面临药品利润压缩、竞争加剧等压力,需通过创新模式(如线上线下结合、拓展非药品服务)实现转型。医保报销政策的调整也要求药店优化商品结构,适应政策变化。
以上政策体现了医保部门对药品安全、基金合规的强化监管,同时推动药店行业向数字化、高质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