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肠炎的病因主要与肠道菌群失衡及特定病原体感染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核心病因
- 艰难梭菌感染
艰难梭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其繁殖体会在肠道菌群失衡时大量增殖并释放毒素(肠毒素A和细胞毒素B),直接损伤肠黏膜,引发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和伪膜形成。
二、常见诱发因素
- 抗生素滥用
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克林霉素、喹诺酮类等)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抑制益生菌生长,为艰难梭菌繁殖创造条件。 - 免疫抑制状态
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或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如糖尿病、肿瘤、肾功能衰竭),削弱肠道局部防御能力。 - 胃肠环境改变
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增加感染风险。
三、高危人群及环境因素
- 年龄与基础疾病
老年人、婴幼儿、外科术后患者因免疫力较低或肠道屏障受损,更易发病。 - 医疗环境暴露
住院患者接触艰难梭菌污染的环境或感染者,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原体。
四、其他相关因素
- 肠道炎症或手术史
结肠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胃肠手术或放疗可能直接损伤肠道黏膜,促进病原体定植。 - 遗传与免疫异常
部分研究提示遗传易感性或免疫调节异常可能影响疾病进展,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验证。
注:伪膜性肠炎的发生多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及时停用相关药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