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下是对该疾病的详细解析:
1. 定义与背景
急性细支气管炎主要指累及小气道的炎症性病变,常伴随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堵塞。临床上,该病多用于描述婴幼儿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喘息症状。它好发于冬季,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成人较少见。
2. 病因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尤其是以下病原体: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占病因的35%。
- 副流感病毒(1型和3型)。
- 腺病毒。
- 流感病毒。
吸入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化学物质)或过敏原(如花粉、粉尘)也可能引发该病。
3. 症状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
- 咳嗽: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 呼吸困难:包括气促、呼吸急促、呼吸肌肉参与。
- 喘息音: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堵塞引起,常在咳嗽或活动后加重。
- 胸闷:因呼吸道狭窄和黏液堵塞导致。
- 发热:体温可达38-39℃。
- 疲劳与乏力:因呼吸困难及发热引起。
4. 治疗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具体措施包括:
- 对症治疗:
- 多饮水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干燥。
- 药物治疗:
- 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
- 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
- 止咳化痰药:如氨溴索口服液,需遵医嘱使用。
- 支持疗法:
- 输液补充体液、吸氧或雾化吸入药物,视病情而定。
- 心理护理与康复:
- 保持良好心态,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5. 预防
为减少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增强免疫力:加强营养,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 避免感染:
-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 远离过敏原,如花粉、粉尘。
-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 保持环境卫生: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
- 孕期定期检查,避免早产。
- 健康生活习惯:
- 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
- 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
6. 提示与建议
急性细支气管炎通常预后良好,但若出现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
- 高热持续不退。
- 呼吸困难加重。
- 咳嗽伴大量脓痰。
通过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需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