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碘性甲状腺肿是因机体长期摄入超出生理需求的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疾病,可分为两种类型:
- 地方性高碘性甲状腺肿:因高碘饮食或饮水呈区域性流行;
- 散发性高碘性甲状腺肿:因长期服用含碘药物或接触高碘环境呈散发性发病。
核心特征
- 发病机制:过量碘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 临床表现:
- 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稍韧,通常无压痛;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症状:心悸、乏力、畏寒等);
- 严重者可能引发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尿碘含量测定及甲状腺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 治疗原则:
- 首要措施为减少碘摄入(停用高碘食物、药物或水源);
- 肿大明显者可辅以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必要时手术干预。
预防建议
- 控制碘摄入量,避免长期食用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 高碘地区居民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尿碘水平。
注:合理碘摄入对预防该病至关重要,尤其是沿海及高碘环境暴露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