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肌病是一种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的继发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扩张以及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减退。以下是关于高血压性心肌病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病因
-
定义:高血压性心肌病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左心室肥厚、扩张以及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减退。
-
病因:长期高血压是导致高血压性心肌病的主要原因。高血压会引起心脏后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张。神经内分泌因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也在高血压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病理生理改变
-
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性心肌病早期表现为向心性重塑,即心肌细胞肥大但数量并不增加,排列改变,胶原纤维增多,逐步发生纤维化。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离心性肥厚,即左心室腔扩大。
-
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使心肌细胞肥大,尤其是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舒张期压力-容量关系发生变化,引起舒张功能减退。
-
收缩功能减退:长期压力升高引起后负荷过度增高,导致血管壁厚度及心脏向心性肥厚及舒张期松弛性受损,最终出现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腔扩大。
三、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高血压性心肌病早期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如头痛、胸闷等。
-
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痰、恶心、呕吐、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不正常等症状。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高血压性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等。心电图可显示左心室高电压,胸部X线片可见主动脉弓上缘突出、心腰凹陷等典型表现,超声心动图则可准确测量左心室心肌重量和评估心脏功能。
-
治疗:高血压性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方面,需遵医嘱积极服用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并减轻心脏负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也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性心肌病的发展。
高血压性心肌病是一种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的继发性心肌病,其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左心室肥厚、舒张和收缩功能减退等。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逐渐加重,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