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低血糖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饮食因素:
- 饮食不规律:如长期饥饿、过度节食,或进餐时间不固定、进主食量突然减少等,会使血糖来源不足,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 酒精摄入:当连续大量饮酒而其他食物摄入较少时,乙醇会抑制肝脏糖异生,阻碍血糖的生成,从而引发低血糖。
- 药物因素:
- 胰岛素: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后摄食量过少、活动量相对过度,可引起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
- 磺脲类药物:其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更易发生低血糖。
- 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等,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代谢,使胰岛素分泌相对过多,导致血糖降低。常见于一些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或处于焦虑状态的人,这类人群常伴有胃肠道运动及分泌功能亢进的表现。
- 疾病因素:
- 早期糖尿病:在 2 型糖尿病早期,胰岛 β 细胞功能异常,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进食后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不能及时达到高峰,而在餐后血糖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却相对过多,从而导致反应性低血糖。
- 胃肠手术后: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等手术后,食物迅速移至小肠,导致食物吸收过快,会促进胰岛素过早分泌,进而引起低血糖。
功能性低血糖的诊断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低血糖,如胰岛细胞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