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由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于肾脏引发的全身性疾病,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病范畴。其核心特征为不可溶性淀粉样纤维蛋白在细胞外沉积,导致多器官结构和功能损伤,肾脏是常见受累部位。
一、疾病特征
- 病理机制
淀粉样蛋白前体(如免疫球蛋白轻链等)错误折叠形成β片层纤维结构,沉积于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破坏正常组织。电镜下可见直径5-10nm的无分支细纤维。 - 分类
- 原发性:病因不明,与免疫球蛋白轻链异常相关
- 继发性:继发于慢性感染(如结核)、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或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
- 遗传性/家族性:特定基因突变导致
- 血液透析相关:长期透析诱发β2微球蛋白沉积
二、临床表现
- 肾脏症状
- 早期:无症状性蛋白尿,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3.5g/24h)
- 进展期: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血肌酐升高、水肿及高血压,最终可进展至尿毒症
- 全身表现
- 心血管:心肌病变、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 消化系统:舌体肥大、腹痛、腹泻或吸收不良
- 其他:周围神经炎、皮肤瘀斑、直立性低血压等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金标准:肾活检刚果红染色呈砖红色,偏光显微镜下显苹果绿双折光
- 辅助检查:血清/尿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心脏超声等评估全身受累
- 治疗策略
- 特异性治疗: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自体干细胞移植用于轻链型淀粉样变
- 支持治疗:利尿剂控制水肿、ACEI/ARB减少蛋白尿,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 原发病控制:针对感染、炎症等继发因素进行治疗
四、疾病预后
本病呈慢性进展性,中老年男性高发(50岁以上占比>70%)。合并多器官损害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30%。血液透析虽可延长生存期,但难以改善淀粉样沉积导致的器官损伤。
注:当前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为主,尚无根治手段,临床试验(如单克隆抗体疗法)正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