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脑组织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及脓腔形成。以下是关于该病的具体说明:
一、基本定义与病理机制
- 定义
脑脓肿是化脓性病原体通过直接扩散或血行传播侵入颅内,导致脑组织局限性坏死并形成脓腔的感染性疾病。 - 病理过程
病原体(如口腔定殖的具核梭杆菌)可经拔牙等操作引发机会性感染,破坏脑组织并引发炎症反应和脑水肿。
二、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感染症状: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性表现;
- 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多固定于脓肿同侧)、恶心、呕吐;
- 神经功能障碍:偏瘫、失语、癫痫发作、视力障碍等局灶性症状。
-
并发症风险
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脑疝、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结合脑脊液检查(如二代测序检测病原体)、影像学表现(CT/MRI显示脓肿位置及范围)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 手术干预:脓肿穿刺抽吸、开颅切除等,以缓解压迫并清除病原体;
- 支持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癫痫发作等对症处理。
四、预后与预防
- 预后因素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婴幼儿、多发性脓肿或合并基础疾病者死亡率较高。 - 预防措施
及时治疗口腔、耳鼻感染等潜在病灶,避免外伤或手术导致的颅内感染风险。
该病属于神经外科急重症,需结合感染源、病原体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以降低致死率和致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