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的定义
十二指肠憩室是指十二指肠肠壁上向外的囊状突出,是小肠憩室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先天性憩室是出生时就存在的,而继发性憩室通常是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牵拉或慢性胆囊炎粘连牵拉引起的。
病因
- 先天性憩室:少见,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即存在。憩室壁的结构与正常肠壁完全相同,又称为真性憩室。
- 原发性憩室:由于肠壁有先天性解剖上的缺陷,肠内压增高时,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向外脱出形成憩室。此种憩室壁的肌层组织多是缺如或薄弱。
- 继发性憩室:多由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收缩或慢性胆囊炎粘连牵拉所致,发生在十二指肠的第一部,又称为假性憩室。
临床表现
- 无症状:大多数十二指肠憩室没有症状,是在进行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
- 上腹部不适:上腹部饱胀、嗳气和隐痛是较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憩室炎引起的。
- 恶心或呕吐:当憩室内充满食物而呈膨胀时,可压迫十二指肠而出现部分梗阻症状,导致恶心或呕吐。
- 并发症症状:憩室并发溃疡或出血时,会出现类似溃疡病的症状或便血。憩室压迫胆总管或胰腺管开口时,可引起胆管炎、胰腺炎或梗阻性黄疸。憩室穿孔后,会呈现腹膜炎症状。
检查
- 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突出于肠壁的袋状龛影,有助于诊断。
- 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发现憩室的开口,并了解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
- 胆道造影:包括静脉胆道造影、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等,用于了解憩室与胆管胰管之间的关系。
- CT检查:可显示憩室的形态和位置,以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并发症
- 憩室炎与憩室出血:憩室内食物残渣潴留,可引发炎症和出血。
- 憩室穿孔:憩室内容物潴留,黏膜炎性糜烂并发溃疡,可能导致穿孔。
- 十二指肠梗阻:憩室充盈形成息肉样囊袋而堵塞肠腔,或较大的腔外型憩室因内容物潴留,压迫十二指肠所致梗阻。
- 胆、胰管梗阻:憩室机械性压迫胆总管和胰管,致胆汁、胰液滞留,增加逆行感染机会并发胆管感染或急慢性胰腺炎。
治疗
-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 有症状者:应先采用内科治疗,包括饮食调节、制酸剂、解痉药等。如内科治疗无效,并发憩室炎、出血或压迫邻近脏器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原则上以憩室切除术最为理想。憩室较小者可单作内翻术。存在多个憩室并遇有切除技术困难时,可采用改道手术。
预防
十二指肠憩室大多为先天性的发育不良,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无法预防。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