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肺炎是由腺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理表现为支气管和肺泡间质炎症,严重者可出现肺组织融合性坏死。以下是综合信息整理:
一、病原体与易感人群
- 病原体:腺病毒为无包膜双链DNA病毒,其中3、7、14、21、55型是引发肺炎的主要血清型。
- 易感人群:婴幼儿(尤其6个月至2岁)、免疫力低下者及免疫缺陷者高发。
二、传播途径
- 主要途径: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和接触传播(污染物、分泌物)。
- 其他途径:消化道传播(饮食污染)。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高热(稽留热)、咳嗽、咳痰、咽痛、呼吸急促或喘息,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 并发症:可累及多系统,如肺不张、肺气肿、休克、脑炎、心肌炎等,婴幼儿易并发嗜睡、惊厥、心衰、呕吐等。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接触史);
- 实验室检测:腺病毒特异性抗体、病毒核酸检测(PCR);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显示肺部实变或渗出性病变。
- 治疗原则:
-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疗效有限);
- 支持治疗:退热、吸氧、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重症管理:需住院治疗,针对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进行抢救。
五、预防措施
- 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感染者及污染物;
-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以提高免疫力;
- 疫苗预防:部分血清型可通过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
预后特点:病程较长(约14天),易遗留肺功能损害,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