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三叉神经眼支引发的角膜炎症性疾病,属于眼部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以下是综合信息的总结:
一、病因与机制
- 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活化并沿三叉神经眼支扩散至角膜,引发炎症。
- 高危人群: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HIV感染者)及未接种疫苗者易发。
二、典型症状
- 眼部症状:单侧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视力下降,角膜表面可见混浊点或溃疡。
- 皮肤症状:沿三叉神经分布的皮肤出现单侧串珠状疱疹(不超过面部中线),伴剧烈神经痛。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头痛等。
三、临床分型
根据角膜病变形态可分为:
- 表层粗点状角膜炎:早期表现为角膜周边部粗大混浊点。
- 假树枝状角膜炎:类似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但无末端膨大。
- 盘状角膜基质炎:深层基质水肿、混浊,可能影响视力。
-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因神经损伤导致角膜感觉减退,易继发感染。
四、诊断与检查
- 临床诊断:结合病史(如带状疱疹病史)、典型症状及体征(如单侧疱疹、角膜病变)。
- 实验室检测:病毒分离、PCR检测、荧光抗体染色等确认病毒存在。
五、治疗原则
- 抗病毒治疗:局部使用阿昔洛韦滴眼液,严重者口服或静脉注射更昔洛韦。
- 辅助治疗:糖皮质激素(用于基质炎症)、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神经痛可加用镇痛药。
- 预防复发:增强免疫力、避免诱发因素,必要时长期间歇性治疗。
六、传染性与预防
- 传染期:疱疹出现前1天至结痂期间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
-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带状疱疹疫苗、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保持眼部卫生。
七、预后
经及时治疗多数可治愈,但易反复发作,尤其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角膜瘢痕、虹膜萎缩等后遗症,严重者可致视力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