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是指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结构和功能障碍。这些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病因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 外力伤害:如刀割伤、玻璃和铁丝划伤、针扎伤等利器损伤;小动物咬伤、抓伤;开水烫伤、火烧伤等。
- 产伤: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导致的难产,可能造成新生儿手臂或其他部位的周围神经受伤。
- 骨发育不正常:先天性骨骼发育不完善或畸形,或骨折脱位恢复不良,可能导致周围神经受压损伤。
- 中毒:如铅中毒或酒精中毒,可能对周围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 其他:如缺血性损伤、电烧伤、放射性烧伤、医源性损伤等。
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因损伤的神经类型和部位而异,一般包括:
- 运动功能障碍:肌肉无力、松软,肢体活动受限,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和特殊畸形,如垂腕畸形(桡神经损伤)、爪形手(尺神经损伤)、垂足(腓神经损伤)等。
- 感觉功能障碍:感觉减退或消失,如皮肤对针刺、冷热反应不灵敏;感觉过敏,如皮肤触摸、温度等刺激过度敏感;感觉异常,如麻木、过电感、蚁走感,可能出现烧灼样、针刺样疼痛。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可能表现为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干燥无汗等,晚期可能表现为皮肤苍白、皮温降低、自觉寒冷,皮肤变得光滑、指甲增厚等。
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包括:
-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身体是否有伤口,四肢是否有畸形,四肢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是否正常等。
- 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查,用于判断神经损伤的范围、程度和恢复情况。
-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用于检查病变部位的血管和周围神经损伤的数量,判断患病的严重程度。
诊断
根据外伤史、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可以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从而做出诊断。
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包括:
- 非手术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如维生素B、消炎止痛药物)、康复治疗(如热疗、电刺激、运动治疗)和辅助治疗(如佩戴支具、护具,使用电刺激器)。
- 手术治疗:如神经缝合术、神经转移或重新种植术,用于修复或替代损伤的神经。
预防
预防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包括:
- 避免外伤,如利器割伤、烫伤、烧伤等。
- 注意生产安全,避免因工作原因导致的神经损伤。
- 合理饮食,避免胎儿过大导致的难产。
- 及时就医,处理先天性骨骼发育不完善或骨折脱位等问题。
- 避免铅中毒和酒精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