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义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因外伤、压迫、牵拉、缺血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导致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损,引发所支配区域出现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病症。
主要病因
- 外力损伤:包括牵拉伤(如产伤导致的臂丛损伤)、切割伤(刀割、玻璃划伤)、压迫性损伤(骨折脱位压迫神经)及火器伤等。
- 医源性因素:如手术操作不当、药物注射损伤或麻醉过量。
- 代谢与中毒:糖尿病、酒精中毒、铅中毒等可导致神经损伤。
- 自身免疫疾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能引发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 运动障碍:肌肉无力、萎缩,典型表现为垂腕(桡神经损伤)、爪形手(尺神经损伤)或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
- 感觉异常:麻木、疼痛、触觉减退或过敏。
- 自主神经症状:皮肤干燥、出汗减少、温度调节异常等。
损伤分类(Seddon分类法)
- 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暂时性生理性阻断,可自行恢复。
- 神经轴索中断:轴突断裂但神经鞘完整,需再生修复。
- 神经断裂:神经完全离断,需手术干预。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电生理学评估(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损伤,包括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2)、物理康复等。
- 手术治疗:神经断裂或严重压迫时需行神经松解、吻合或移植术。
预防与注意事项
- 避免外伤及过度牵拉肢体,合理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
- 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