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心房无法正常收缩。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说明:
1. 疾病特征
房颤发作时,心房会以每分钟350-600次的快速且不规则频率颤动,导致心室率异常和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这种异常电活动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增加脑卒中风险。
2. 高危人群
• 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显著升高,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1/3
•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衰等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
• 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也易发此病
3. 典型症状
• 心悸、胸闷、气短(约75%患者出现)
• 乏力、头晕甚至晕厥
• 部分患者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
• 约25%患者无明显症状(尤其阵发性房颤)
4. 诊断方式
• 心电图(ECG)是主要诊断工具,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
• 动态心电图(Holter)用于捕捉短暂发作
•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5. 治疗策略
• 控制心室率: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维持心率在60-80次/分
• 恢复窦性心律:药物复律(胺碘酮等)或射频消融术(微创手术)
• 抗凝治疗:华法林、利伐沙班等预防血栓,降低5倍脑卒中风险
• 综合管理:需同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6. 特殊注意
• 老年患者需个体化治疗,优先考虑导管消融等微创手术
• 需定期进行血栓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
• 建议65岁以上老人定期进行心电图筛查
该疾病可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症状,但需警惕约1/3无症状患者可能直接以脑卒中为首发表现。建议出现心慌、脉搏不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