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APS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在儿童中常见的肾脏疾病。它通常是在感染之后发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是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后发生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
病因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特别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致肾炎菌株,这些菌株可以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引起急性肾炎 。除了链球菌外,其他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也可能引发该病。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疟原虫等也能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链球菌抗原或变性的IgG和抗体结合后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或者直接“植入”毛细血管壁后再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即原位肾炎)。这种免疫复合物在局部激活补体系统,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肾小球损伤 。
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典型的表现包括急性起病、前驱感染史(通常是呼吸道或皮肤感染)、水肿、血尿、蛋白尿以及高血压。水肿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之一,通常开始于眼睑和颜面部,随后可能扩展至全身 。约50%到70%的患儿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而镜下血尿则更为普遍 。高血压是另一个常见症状,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诊断标准 。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
诊断
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的实验室发现包括血清C3水平下降,ASO滴度升高,尿液分析显示蛋白尿、血尿和管型 。对于一些非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其他类型的肾炎 。
治疗
治疗方面,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主要在于休息和支持疗法,包括控制水钠摄入、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如果存在链球菌感染,则需应用抗生素清除体内残余的病原体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透析治疗来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问题 。
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链球菌引起的咽喉炎和皮肤感染,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以及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个复杂的疾病过程,涉及多种病因和病理机制。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对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