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
- 代偿期(早期):症状隐匿,可能仅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
- 失代偿期(中晚期):
- 全身症状: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
-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胃肠功能紊乱,甚至肝源性糖尿病。
- 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衄等,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 内分泌障碍: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
- 门脉高压并发症:腹水、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呕血)。
病因与进展:
- 主要由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导致,病毒复制引发肝细胞反复坏死和纤维化。
- 从肝炎到肝硬化通常需数十年,但部分患者可能快速进展,如急性肝炎后短期内出现腹水、肝功能衰竭。
- 约70%的肝硬化患者为肝炎后肝硬化,若不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癌。
治疗与管理:
- 病因治疗:抗病毒(乙肝/丙肝)、戒酒、停用肝损药物。
- 抗纤维化药物:如扶正化瘀、复方鳖甲软肝片延缓进展。
- 并发症处理:利尿剂缓解腹水、内镜止血或TIPS术控制出血、肝移植用于终末期。
- 生活方式:严格戒酒、均衡营养、避免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
提示:早期发现(如通过体检筛查病毒标志物、肝脏超声)对延缓病情至关重要,失代偿期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并预防感染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