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说明:
1. 定义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冲动在传导至心室的过程中,部分冲动无法下传,导致部分心室肌未能及时收缩的现象。根据心电图的表现,该疾病可分为两种类型:
-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无法下传至心室。
-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固定,但部分P波无法下传至心室。
2. 病因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 生理性病因:
- 健康人群、儿童或运动员在静息状态下可能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发。
- 病理性病因:
- 心肌损伤: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
- 药物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过量使用。
- 感染:如柯萨奇B病毒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 心脏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脏肿瘤等。
-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
- 退行性变:老年人常见的心脏传导系统老化。
3. 症状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因传导阻滞的程度和心室率的快慢而异:
- 轻度症状:
- 心悸、乏力、头晕。
- 重度症状:
- 心室漏搏较多时,可出现黑蒙、晕厥,甚至短暂意识丧失。
- 体征:
- 心音和脉搏可能出现间歇性脱漏,听诊时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4. 诊断方法
诊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 心电图:这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可明确传导阻滞的类型和比例(如3:2、5:4传导)。
- 动态心电监测:适用于症状不典型或间歇性发作的患者。
5. 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 轻度病例:
- 无需特殊治疗,仅需定期随访。
- 药物治疗:
- 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提升心率。
- 异丙肾上腺素: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
- 起搏器植入:
- 对于症状严重或心率过缓的患者,可考虑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总结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手段可以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起搏器植入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