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以下是具体介绍:
- 定义与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从心房传导至心室,使心房和心室协调收缩,完成心脏的泵血功能。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导致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房室之间完全脱节。
- 病因
- 先天性因素:单纯的传导异常(不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大血管转位,或母系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jogren 综合征或其他结缔组织病等可引起。
- 获得性因素:儿童中最主要的病因是心脏手术,其他少见原因包括重症心肌炎、莱姆心脏炎、急性风湿热、腮腺炎、白喉、心肌病、传导系统肿瘤、药物过量和心肌梗死等。成人则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 50 岁以上的患者。
- 症状: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和伴随疾病。早期可感到疲倦、乏力、头晕、晕厥、心绞痛等;晚期并发心力衰竭时会有胸闷、气促及活动受限。因心室率突然减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严重者可致猝死。
- 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典型表现为心房心室各自激动,互不相干,呈完全性房室分离,P - R 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节律可以为窦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室节律可以为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心室率 40 - 60 次 / 分钟,或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 20 - 40 次 / 分钟。还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超声、Holter 心电图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 治疗与预后:一方面要积极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如及时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洋地黄药物中毒、心肌炎、心肌病等原发病。另一方面,对于无症状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如阻滞区在希氏束下;持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如果有症状,如心、脑供血不足(晕厥)症状、活动量受限或有过阿 - 斯综合征发作者,均需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情较为严重,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因心室率过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但如果能及时得到恰当的治疗,预后通常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