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而产生的一组综合征。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病因:
- 消化不良:如慢性胰腺炎、胰腺恶性肿瘤等导致胰腺分泌不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使胆盐分解增加;胃酸分泌过多,如 Zollinger - Ellison 综合征引起胃酸分泌过多,造成胰酶失活。
- 黏膜异常:如乳糜泻、热带性脂肪泻等小肠广泛病变,可影响肠黏膜的吸收功能;乳糖不耐受者,因缺乏乳糖酶,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的乳糖。
- 淋巴或血流异常:如小肠淋巴管扩张淋巴瘤、淋巴管梗阻等直接影响小肠吸收功能;缺血性肠病、血管炎乃至心衰等,可使胃肠道淤血,影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 临床表现:
- 消化功能紊乱:腹痛多为胀痛,少有绞痛,常在排便前出现,可伴有轻度压痛及胃肠胀气。大多数患者有腹泻,可为经常性或间歇性发作。典型的脂肪泻粪便为淡色、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漂浮于水且有酸臭味;胆盐与脂肪酸吸收障碍者的腹泻为稀便状。也有少数患者无腹泻症状。
- 营养吸收障碍:铁吸收障碍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维生素和叶酸吸收障碍可导致巨细胞性贫血;维生素吸收障碍可使患者有出血倾向;钾、钙、镁、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导致感觉异常,手足搐搦;维生素族缺乏可导致口角炎、舌炎、口炎等。
- 全身症状:由于水、电解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障碍致使热量吸收减少,患者多消瘦、乏力、易疲劳,严重者可出现恶病质。
- 检查:
- 血液学检查:多伴有贫血,可为巨细胞性、小细胞性贫血等,血清蛋白、胆固醇降低,低血钙、低血磷、低血钾,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血清- 胡萝卜素浓度降低。
- 粪便检查:涂片用苏丹 Ⅲ 染色可见橘红色的脂肪小球;进行粪便脂肪定量测量,如粪脂量大于 6g/d,吸收率小于 95%,提示吸收不良。
- 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如乳糖耐量测试,主要用于检查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还有 D - 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吸收试验等,可判断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 影像学检查:小肠 X 线钡餐造影可见肠腔扩张、积液与钡剂沉淀等;腹部 B 超、CT 检查有助于发现胰腺、肝胆等器官的病变。
- 病理检查:在小肠镜下活检,有助于诊断 Whipple 病、脂蛋白缺乏症、小肠淋巴瘤等疾病。
- 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因明确的应给予相应治疗,如乳糖不耐受者避免乳制品,乳糜泻者给予无麦胶饮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或肠道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等。对症治疗则根据不同病情选择药物,补充热量及各种营养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个别严重病例需要采用全胃肠外营养。
总体来说,吸收不良综合征经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病程拖延日久,合并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贫血、全身营养不良或恶病质表现时,则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