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需结合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及病情监测,以下为综合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急性期快速控制)
-
抗炎药物
- 氨基水杨酸类: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可抑制肠道炎症,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灌肠用于中重度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
-
免疫调节与生物制剂
- 硫唑嘌呤、英夫利昔单抗等适用于激素依赖或耐药的重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对症治疗
- 止泻(蒙脱石散)、调节肠道菌群(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辅助改善症状。
二、生活方式调整(减少复发)
-
饮食管理
- 急性期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蔬菜),避免辛辣、乳制品、高脂食物。
- 长期需均衡营养,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少量多餐。
-
心理与运动
- 避免焦虑、压力,通过冥想、瑜伽缓解情绪。
-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增强免疫力。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中药调理
- 灌肠或口服中药(如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需个体化辨证施治。
- 针灸/艾灸
- 辅助缓解腹痛、腹泻症状。
四、手术干预(特殊情况)
- 适应症:肠穿孔、大出血、癌变倾向或药物无效的重症患者。
- 术式:结肠切除术等,需由专科医生评估。
五、病情监测与预防
- 定期肠镜复查(至少每年1次),监测黏膜愈合情况。
- 避免擅自停药,维持治疗需持续1-3年。
提示:治疗需个体化制定,建议尽早就诊消化内科或炎症性肠病专科,结合肠镜及实验室检查调整方案。急性发作期以药物快速控制为主,长期管理需综合生活方式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