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定义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动脉受压等多种病因引起,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而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影响椎动脉起源处、第二段及椎-基底动脉结合处。
- 椎基底动脉假性动脉瘤和完全性闭塞:常伴有动脉纤维增生,好发于椎动脉第二、三段。
- 颈部损伤:如颈部贯通伤、严重的颈椎骨折和脱位等,可造成椎动脉直接损伤。
- 颈椎骨刺:常见于严重的骨关节炎、骨质增生者,压迫椎动脉引起供血不足。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可因左侧上肢主动性运动诱发颅内脑血流量分流,出现脑干部分缺血表现。
- 栓子:多数椎基底动脉的栓子来自心脏瓣膜、心房血栓等。
- 其他:如低血压、脑动脉炎、颈部大血管扭曲、心脏病、血管畸形、血高凝状态等。
症状
- 发作性眩晕: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
- 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减退、复视、幻视或黑蒙等。
- 脑干或小脑受损症状:如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性瘫等。
- 猝倒发作:常在迅速转头时突发双下肢无力倒地,意识清楚,能自行站立。
- 其他:如偏头痛、记忆力减退及精神异常等。
治疗
- 药物治疗:包括改善脑循环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控制血脂药物、缓解血管痉挛药物等。
- 手术治疗:如血管成形术等,用于改善血管狭窄。
- 病因治疗:针对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各种病因进行治疗。
- 一般治疗及功能锻炼: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预防
-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血管疾病。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引起重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综合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