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喘憋、呼吸急促、胸凹陷为主要特征,国内也称为喘息性肺炎。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说明:
1. 病原体与病因
- 主要病原体:约50%以上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其他还包括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 易感性:婴幼儿因气道狭窄、免疫力低下,更易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有基础疾病者风险更高。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持续性干咳、阵发性喘憋、呼吸急促,常伴随流涕、发热、喂养困难等。
- 严重表现: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口唇青紫)、三凹征(吸气时胸骨/锁骨凹陷),甚至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3. 治疗与管理
- 支持治疗:包括氧疗(吸氧)、补液、雾化吸入(缓解喘憋)等。
- 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激素(如泼尼松龙)等,需遵医嘱使用。
- 并发症处理:如出现酸中毒、心力衰竭等需针对性治疗。
4. 预防措施
- 日常防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者;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免疫力。
- 疫苗接种:针对RSV的预防性单克隆抗体(如尼塞韦单抗)可降低感染风险。
5. 疾病负担与预后
- 高风险期:北方多见于冬季和初春,南方则以夏秋季为主。
- 预后:多数患儿经治疗后可康复,但部分可能发展为哮喘。早产儿、重症患儿需密切随访。
若发现婴幼儿出现持续咳嗽、喘憋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