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脱水的病因可分为以下四类,各病因间存在交叉作用机制:
一、水分摄入不足
- 无法饮水或吞咽困难
见于外伤、昏迷、食管疾病、频繁呕吐等导致摄水障碍。 - 渴感障碍
下丘脑病变或脑血管意外患者丧失口渴感知能力。 - 水源断绝
如沙漠迷路、海上事故等极端环境。
二、水分丢失过多
- 经皮肤/呼吸道丢失
- 高温环境、剧烈运动或甲亢引发大量出汗
- 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或手术暴露导致水分蒸发
- 经肾脏丢失
- 糖尿病未控制(多尿)、尿崩症
-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或脱水剂(甘露醇)滥用
- 消化道丢失
严重腹泻、呕吐或肠梗阻引起体液流失。
三、药物或医源性因素
- 高渗葡萄糖溶液、血液/腹膜透析操作不当
-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如激素类药物影响)。
四、诱发因素
- 疾病状态
慢性肾衰竭、肠梗阻等基础疾病加重水分失衡。 - 环境与行为
炎热天气户外作业、运动未及时补水。
高渗性脱水的发生常为多因素共同作用,需结合具体临床场景分析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