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小球肾炎目前尚无根治药物,但通过规范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常用药物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进行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免疫调节类药物
- 糖皮质激素
- 常用药物:泼尼松、甲泼尼龙。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脏炎症,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骨质疏松、代谢紊乱等副作用。
- 免疫抑制剂
- 烷化剂:如环磷酰胺,常与激素联用增强疗效;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环孢素,适用于激素抵抗或复发性病例。
二、肾脏保护类药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兼具降压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 缬沙坦等,作用类似ACEI,适用于不耐受ACEI的患者。
三、辅助治疗药物
- 利尿剂
- 呋塞米、氢氯噻嗪等,用于缓解水肿症状。
- 抗凝药物
- 华法林等,预防高凝状态导致的血栓并发症。
- 中药辅助
- 根据中医辨证采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类方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个体化治疗方案
需根据患者年龄、肾功能、蛋白尿程度及药物反应调整用药,例如:
- 重症患者:可能需联合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治疗;
- 难治性病例:考虑生物制剂或新型免疫调节药物,但需严格评估风险。
注:治疗目标为延缓肾功能恶化而非完全根治,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尿蛋白及药物副作用,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