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特征
- 特征:皮损为孤立性轻度质硬的皮下结节,直径约0.5-2厘米,通常位于小腿前部。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数天后发红,形成环状皮损,消退后局部皮肤变薄。
- 病程:皮损呈游走性,外观呈拱形,可能融合成大而硬的斑块,直径可达20厘米,累及踝关节或膝关节。
病因
-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细菌和病毒感染有关,部分患者在皮损出现前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扁桃体炎或急性喉炎。
- 其他因素:外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与发病有关。
症状
- 典型症状:小腿皮下结节、低热、关节疼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佳和失眠等。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扁桃体炎和多功能脏器衰竭。
诊断
- 诊断方法:通常通过视诊及触诊、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皮损活检等确诊。
- 鉴别诊断:需与结节性红斑、硬结性红斑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 一般治疗: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抬高下肢或进行弹力包扎。
- 药物治疗:每天服用碘化钾溶液2-4克,用药2-4周,皮肤损害可消失。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也可用于缓解症状。
- 其他治疗:皮质类固醇、生物制剂等可用于治疗。
预后
- 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可在1-3个月内自发性消退,但个别病人皮损可持续8个月。皮损消退后可能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且有复发倾向。
预防
- 预防措施:清除病灶、控制感染、局部保暖等。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的特征、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