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病毒B19感染性风湿病是由微病毒B19(parvovirus B19)感染引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皮肤、血液系统等多个器官,其核心特征如下: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微病毒B19通过呼吸道或血液传播,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约1周)和抗体形成期(约2-3个月)交替出现。病毒可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导致慢性感染,并通过直接损伤或免疫复合物引发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因免疫缺损(如溶血性贫血、艾滋病等)易发展为骨髓抑制或持续性感染。
2. 典型症状
- 皮肤表现:约80%患者出现面部传染性红斑(蝶形红斑),躯干及四肢可见网状或斑丘疹,偶伴瘙痒,皮疹易复发。
- 关节症状:对称性关节炎多见于成年女性,表现为手、膝、腕等关节肿痛、晨僵,通常2周内缓解但易复发,类似类风湿关节炎。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上感样症状常见,部分患者伴消化道不适(恶心、腹泻)。
- 严重并发症:孕妇感染可致胎儿水肿、再障危象(溶血性贫血加重);免疫缺损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病毒血症期可见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血清学检测(酶联免疫法、PCR)可发现抗B19 IgM/IgG抗体。
- 影像学:X线或MRI可辅助评估关节病变,但无特异性侵蚀性破坏。
4. 治疗与预后
- 对症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关节疼痛;免疫球蛋白用于免疫缺损患者控制病毒血症。
- 预后:无免疫缺陷者多为自限性,数周至数月恢复;免疫异常者可能转为慢性关节病,需长期管理。
5.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感染需密切监测胎儿状况,及时干预以减少水肿等并发症风险。
该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但需警惕免疫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