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密切相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下是核心要点:
1. 定义与病理特征
- 多发性肌炎: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疼痛为主要表现,血清肌酶显著升高,肌肉病理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CD8+T淋巴细胞)。
- 皮肌炎:在肌炎基础上合并特征性皮肤损害,如眶周水肿性紫红色斑、Gottron征(关节伸侧紫红色丘疹)等,皮肤病理可见微血管病变和补体沉积。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免疫异常: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PM)或体液免疫异常(DM)导致肌肉和皮肤损伤。
- 感染与遗传: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如EB病毒),遗传因素(如HLA-DR3)可能增加易感性。
- 恶性肿瘤关联:约10%的皮肌炎患者可能合并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
3. 临床表现
- 肌肉症状: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如上楼困难、梳头费力)、肌痛,可累及吞咽肌、呼吸肌,导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
- 皮肤症状:DM患者常见眶周紫红斑、Gottron征,部分出现“技工手”(手指关节伸侧粗糙增厚)。
- 其他系统损害:关节痛、间质性肺炎、心脏受累(心律失常)、肾脏病变等。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肌酶升高(如肌酸激酶)、肌电图(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炎性细胞浸润)及皮肤特征性皮疹。
- 治疗:
- 糖皮质激素:首选药物,如泼尼松,需逐步减量。
- 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用于控制病情或合并症。
- 支持治疗:康复训练改善肌萎缩,对症处理并发症(如间质性肺炎)。
5. 预后与并发症
- 预后:早期规范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内脏损害者死亡率较高。
- 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反复肺炎等,需密切监测。
若出现对称性肌无力、皮疹或吞咽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