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HNDC)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需要立即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快速控制病情,避免危及生命。以下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步骤:
1. 补液治疗
补液是治疗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首要措施,其目的是纠正严重脱水和恢复血容量:
-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第1小时输入500~1000ml,随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速度。
- 补液量:一般按患者体重的12%估算失水量,总补液量在24小时内补足。
- 补液类型:
- 血浆渗透压>350 mOsm/L时,可使用0.45%氯化钠低渗溶液,但需严密监护。
- 当血浆渗透压降至330 mOsm/L时,改为等渗溶液(如生理盐水)。
- 注意事项: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液速度应更慢,并监测中心静脉压。
2.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的使用旨在逐步降低血糖,避免血糖和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
- 初始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2~6单位作为负荷剂量。
- 维持剂量:以每小时0.1 U/kg的剂量持续静脉滴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
- 血糖控制目标:血糖降至16.7 mmol/L时,可改用5%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按胰岛素:葡萄糖=1:3~4的比例输入。
3. 纠正电解质紊乱
维持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钾离子的补充至关重要:
- 补钾时机:当血钾浓度低于5 mmol/L时,即开始补钾。
- 补钾原则:根据尿量调整补钾量,通常每小时尿量超过40 ml时开始补钾。
4. 去除诱因
积极治疗引起高渗性昏迷的原发病和并发症:
- 常见诱因包括感染、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
- 针对性治疗如抗感染、抗凝治疗等。
5. 其他治疗措施
-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每小时监测一次。
- 预防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律失常等。
- 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和继发感染。
6. 注意事项
- 避免血糖下降过快: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超过每小时3.9~6.1 mmol/L,以免引发脑水肿。
- 避免补碱:通常不需要补碱治疗,以免加重代谢紊乱。
- 及时就医: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病情危重,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总结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治疗以补液、胰岛素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和去除诱因为核心,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治疗需在专业医疗团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