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甲状腺激素过量:长期高浓度甲状腺激素(T3、T4)作用于心脏,导致心肌代谢加速、耗氧量增加,引发心脏负荷加重。
- 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包括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如房颤)等,严重时可发展为心力衰竭。
2. 临床表现
- 常见症状:心悸、运动耐力下降、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部分患者伴收缩期高血压。
- 典型心脏表现:
- 心律失常:以房颤最常见(约15%患者),其次为房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心脏扩大:久治未愈的甲亢可致心房或心室扩大,心脏重量增加。
- 心力衰竭:发生率约6%,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胸闷、气喘、下肢水肿。
- 心绞痛/心肌梗死:较少见,多与原有冠状动脉疾病相关。
3. 诊断标准
- 必要条件:明确甲亢诊断(TSH降低、T3/T4升高)基础上,合并以下至少一项心脏异常:
- 心脏增大(X线或超声心动图显示)。
- 心律失常(如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4. 治疗策略
- 控制甲亢:首选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或放射性碘(¹³¹I)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甲状腺。
- 心脏并发症处理:
- 心力衰竭:强心(洋地黄类)、利尿、扩血管治疗。
- 房颤: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控制心率,必要时电复律。
- 高血压:限盐、降压药物辅助治疗。
5. 预后
- 可逆性:多数患者甲亢控制后,心脏症状(如房颤、心脏扩大)可显著改善甚至完全恢复。
- 延误风险:若未及时治疗,长期心脏病变可能遗留永久性心脏扩大或心律失常。
总结
甲亢性心脏病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控制甲亢是核心,同时需针对心脏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