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或者由物理、化学、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
病因
-
病原体感染:
- 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 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 支原体和衣原体:近年有逐渐增多趋势。
-
物理、化学刺激:如吸入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等。
-
过敏反应:如花粉、有机粉尘、细菌蛋白质、真菌孢子等变应原引起的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
症状:
- 早期: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
- 咳嗽:初为干咳,后出现咳痰,痰液可为白色粘痰,持续后可出现脓痰,咳嗽可延续2~3周。
- 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体温38℃左右,多于3~5天降至正常。伴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毒血症症状。
- 气促: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
-
体征:
- 呼吸音常正常,两肺可听到散在的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检查
-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 胸部X线检查:大多数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 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有助于确定致病菌。
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X线表现、血常规检查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则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治疗
- 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补充足够的热量。
- 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 对症治疗:如咳嗽无痰可用镇咳药,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化痰药,发生支气管痉挛可用平喘药物等。
- 控制感染:由病毒引起者一般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预防
- 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戒烟及避免吸入二手烟。
- 在感冒和流感季节应该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和接触感冒或流感患者。
- 保持通风,使空气中的病原菌浓度下降。
- 可以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提高对常见病毒、细菌的防御力。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