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病因主要是造血干细胞上磷脂酰肌醇聚糖 A(PIG - A)基因发生体细胞突变。具体如下:
- 基因突变:PIG - A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产物是糖基转移酶,是合成糖磷脂酰肌醇(GPI)锚所必需的。PIG - A 基因突变后,造血干细胞及其所有子代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GPI 锚合成障碍,使得需要通过 GPI 锚才能连接在细胞膜上的多种功能蛋白缺失。
- 溶血机制:补体调节蛋白 CD55(衰变加速因子)和 CD59(反应性溶血膜抑制因子)属于锚链蛋白。红细胞膜缺乏 CD55 和 CD59,就无法有效抑制补体 C3 转化酶的形成和阻止液相的补体 C9 转变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红细胞对补体异常敏感,在补体激活后容易被破坏,发生血管内溶血,这是 PNH 发生血管内溶血的基础。
- 其他因素:PNH 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血小板被补体激活、溶血造成的促凝物质增加、纤维蛋白生成及溶解活性异常等因素有关。PIG - A 基因突变与 PNH 骨髓衰竭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可能与对造血干细胞的免疫攻击有关。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疾病,没有先天发病的报道,也没有家族聚集倾向,致病因素可能有化学性、放射性或病毒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