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症状特点进行分层推荐:
一、基础治疗(轻症/早期症状)
-
抗组胺药物
- 作用:缓解皮肤瘙痒、减少过敏反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 适用情况:仅有皮肤紫癜、瘙痒等轻症,无内脏或关节受累。
-
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
- 维生素C: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减少出血风险。
- 芦丁片:增强血管壁弹性,减少渗出。
二、中重度症状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地塞米松:适用于关节肿痛、腹痛、肾脏损害等情况,可快速抗炎、缓解症状。
- 注意事项: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长期使用需监测感染风险及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
免疫抑制剂
- 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用于激素治疗无效、病情反复或严重肾脏损害者,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 注意事项: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三、辅助治疗及对症处理
-
非甾体抗炎药
-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轻中度关节痛或腹痛,但需避免用于消化道出血者。
-
复方甘草酸苷片
- 调节免疫功能,辅助抗过敏治疗。
-
血浆置换或白细胞去除术
- 仅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需评估风险和费用。
四、用药原则
- 优先控制急性症状:糖皮质激素是快速缓解中重度症状的首选。
- 联合用药:抗组胺药+维生素C+激素可协同改善血管炎症和过敏反应。
- 个体化方案:需根据患儿年龄、体重、脏器受累程度调整药物及剂量。
注意事项
-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食物、花粉),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 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监测肾脏损害。
(以上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