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胀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表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肿胀的疾病:
-
肾脏疾病
-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发生炎症时滤过功能受损,水、钠潴留,起初眼睑、面部等疏松组织轻度肿胀,后可波及下肢、全身,常伴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
-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点,因大量蛋白质丢失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出现全身明显肿胀,尤其下肢、腹部等部位。
-
心脏疾病
-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脏泵血功能受损,血液在静脉系统淤积,引起全身肿胀,通常先出现下肢水肿,后向上蔓延至全身,还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
-
肝脏疾病
- 肝硬化:肝脏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引发全身肿胀,患者可有腹水、下肢水肿、面部肿胀等表现。
-
内分泌疾病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使人体代谢率降低,水钠潴留,导致全身肿胀,患者面部、眼睑、手足等部位出现非凹陷性水肿,还可能伴有怕冷、乏力、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等症状。
-
营养不良性疾病
- 低蛋白血症:血浆中蛋白质水平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常见于长期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等情况。
-
局部损伤与炎症
- 外伤:身体某部位受撞击、扭伤或拉伤时,局部血管破裂,血液和液体渗出形成肿胀,一般伴有疼痛和淤血。
- 感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局部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等,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导致肿胀,同时伴有红、热、痛等症状。
-
药物副作用
-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肿胀,比如激素类药物(类固醇)、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可能影响体内的水盐代谢或引起过敏反应等,从而产生肿胀的副作用。
-
过敏反应
- 接触到过敏源后,身体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肿胀,严重时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
血液循环障碍
- 静脉血栓:静脉内的血栓形成阻碍血液回流,使血液在局部积聚,导致肢体肿胀,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淋巴管堵塞:淋巴液回流受阻,如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阻塞,可导致局部肢体肿胀,称为象皮肿。
肿胀是一个复杂的症状,其背后的病因多种多样。在出现肿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