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遗尿症史的儿童,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单卵双胎同时发病的概率更高,提示遗传与疾病相关。 -
生理因素
-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夜间ADH分泌减少会导致尿液生成过多,超过膀胱容量。
- 膀胱功能异常:包括膀胱容量小、逼尿肌过度活动或控尿功能发育延迟,影响尿液储存。
- 睡眠觉醒障碍:大脑对膀胱充盈的感知能力弱,或睡眠过深难以被尿意唤醒。
-
心理因素
强烈心理刺激(如家庭变故、亲人离世)、焦虑、惩罚或过度紧张可能诱发或加重遗尿。部分患儿因长期尿床产生自卑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
疾病因素
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尿崩症、脊柱裂等疾病可能直接导致遗尿。 -
生活习惯与环境
- 排尿训练不当:过早或错误训练方法可能干扰排尿控制能力。
- 不良习惯:睡前过量饮水、依赖尿布、作息不规律等。
若孩子5岁后仍频繁尿床(每周≥2次,持续≥3个月),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结合行为训练、药物等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