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法通过药物实现根治,药物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以及延缓疾病进展。以下是当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一、核心治疗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
抗凝药物
- 低分子肝素:急性期使用,防止血栓扩大。
-
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
-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快速缓解急性胸痛,扩张冠状动脉。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长期使用可改善预后。
- 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䓬、氨氯地平):适用于血管痉挛或β受体阻滞剂禁忌者,可缓解心绞痛。
-
稳定斑块药物
- 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
二、辅助治疗药物
- ACEI/ARB类药物(如贝那普利):辅助控制血压,降低心脏负荷。
- 中成药(如麝香保心丸):部分患者可联合使用以改善症状,但需遵医嘱。
三、其他治疗建议
- 手术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考虑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
-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等,与药物协同延缓病情发展。
注意事项:药物选择需根据个体病情调整,例如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或哮喘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严格遵循医嘱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