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工程中甩项验收的情况说明,综合相关规范及实践案例,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甩项验收的定义与性质
甩项验收是指在建设工程中,为提前交付使用或应对其他紧急情况,将未完成的工程部分甩下,对已完成部分先行验收的行为。该行为本质上是施工合同的变更,可能涉及工程价款、保修期等核心条款的调整。
二、法律与合同层面的处理要求
-
协议签订
发承包双方必须签订甩项验收协议,明确甩项范围、工程价款结算方式、质量保修期等关键内容,避免后续争议。
-
甩项范围的明确性
协议需具体列出甩项工程内容,若范围模糊可能导致结算纠纷。例如,未明确甩项工程是否包含隐蔽工程或设备安装等。
-
价款结算调整
需对原合同价款进行核减,明确已完工程的结算金额及甩项部分的扣款标准,并调整付款节点。
-
保修期延长
甩项部分因未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其质量保修期应从实际验收合格之日起算,而非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
三、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推定验收的认定
若双方未签订协议,但发包人未对未完工程提出异议且组织验收合格,则可推定为甩项验收合格。
-
工程款支付条件
甩项工程未竣工验收时,发包人无权拒绝支付工程款。但若双方对验收标准存在争议,需结合工程进度、履约行为等综合判断。
-
风险防范
承包人应保留工程送审、履约保证金退还等行为作为工程款支付的条件,避免因发包人单方面变更验收条件而受损。
四、相关文件与证据
-
甩项验收协议 :作为核心法律文件,需包含工程概况、完成情况、验收标准、结算方式等条款。
-
验收申请与报告 :记录工程完成情况、验收依据及结果,为后续结算提供依据。
甩项验收需通过合同变更程序规范处理,重点在于明确各方权利义务,降低工程交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