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的病因可分为以下类别,结合不同病理机制及影响因素综合总结如下:
一、甲状旁腺相关病因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 手术误切(如甲状腺手术)或自身免疫破坏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不足,影响骨钙释放和肾小管钙重吸收。
- 先天性发育异常(如DiGeorge综合征)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TH抵抗)。
二、维生素D代谢异常
- 维生素D缺乏:
- 日照不足、饮食摄入减少或肠道吸收障碍(如乳糜泻)导致维生素D合成或吸收减少,影响钙吸收。
- 维生素D活化障碍:
- 慢性肾衰竭时,肾脏1α-羟化酶活性降低,无法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
三、肾脏疾病
- 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钙重吸收减少,同时活性维生素D合成受阻,导致钙流失和吸收障碍。
四、药物或医源性因素
- 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增加尿钙排泄。
- 双膦酸盐/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钙释放。
- 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干扰维生素D代谢或钙转运。
- 大量输血:血液中柠檬酸盐与钙结合,导致血钙下降。
五、急性疾病或代谢紊乱
- 急性胰腺炎:脂肪坏死与钙结合形成钙皂,消耗血钙。
- 严重腹泻/感染:体液丢失导致电解质紊乱,钙随粪便或尿液流失。
六、营养及内分泌因素
- 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或钙摄入不足,影响钙吸收和转运。
- 镁缺乏:抑制PTH分泌及活性,引发继发性低钙血症。
- 甲状腺疾病:
- 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维生素D活化;
- 甲状腺功能亢进加速骨钙流失,并抑制甲状旁腺功能。
七、其他因素
- 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良性高钙尿症或自身免疫多腺体综合征。
以上病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低钙血症,需结合临床评估及实验室检查明确具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