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核心机制
- 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完全不足。患者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
2. 典型症状
- “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急剧下降。
- 其他症状:口干、乏力、视力模糊、反复感染,严重时可出现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呕吐、意识模糊)。
3. 发病特点
- 好发人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占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 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如腮腺炎、风疹病毒)。
4. 病因与风险因素
- 遗传易感性:与HLA基因位点异常相关,家族史会增加患病风险。
- 自身免疫异常:血液中可检测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等自身抗体。
- 环境触发:病毒感染、牛奶蛋白等可能诱发免疫反应。
5. 诊断标准
- 血糖检测: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 抗体检测:胰岛β细胞特异性抗体(如GAD抗体)阳性。
6. 治疗与管理
- 胰岛素治疗:通过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持续输注,需个体化调整剂量。
- 并发症防控:
- 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需紧急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
- 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等,需定期监测。
- 新兴疗法: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治疗(如抗CD3单抗)处于研究阶段,可能为未来治愈方向。
7. 预后与挑战
- 1型糖尿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 患者需终身管理血糖,面临心理、经济等多重压力,需家庭与社会支持。
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糖及抗体检测,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