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周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
耳石脱落
内耳椭圆囊中的耳石因自然退化、头部外伤、耳部手术、骨质疏松、微循环障碍等因素脱落,进入半规管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眩晕。- 诱因:年龄增长(40岁后高发)、更年期激素变化、长期低头或剧烈运动。
-
内耳疾病或感染
梅尼埃病、乳突炎、迷路炎等耳部疾病可能破坏内耳平衡结构,导致耳石异常移位。 -
其他因素
病毒感染、供血不足、头部外伤等也可能诱发耳石脱落。
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第四脑室或周围区域的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小脑变性、多发性硬化、脊髓小脑变性等疾病干扰神经传导,引发眩晕。 -
血管或炎症因素
脑干梗死、脑出血、颅内感染等可能损伤前庭神经核或相关通路。 -
其他原因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时伴随头痛、畏光)、Arnold-Chiari畸形(脑脊液循环障碍)等。
三、其他类型
- 前庭性偏头痛:眩晕发作与偏头痛相关,可能无头痛但伴随自主神经症状。
- 非前庭性因素:颈椎病、高血压、低血糖等也可能表现为位置性眩晕。
提示:若眩晕频繁发作或伴随意识障碍、肢体麻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中枢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