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方案,以下为综合推荐:
一、首选药物(快速控制症状)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甲泼尼龙:作为一线药物,早期需大剂量(如泼尼松1mg/kg/d)快速抑制炎症,控制肌肉无力、皮肤红斑等症状,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 冲击疗法:重症患者(如合并间质性肺炎、呼吸困难)可采用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
二、联合治疗药物(增强疗效并减少激素用量)
- 免疫抑制剂
- 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常与激素联用,减少复发风险,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或需长期维持治疗者。
- 环磷酰胺/环孢素:用于难治性病例,尤其合并内脏损伤时。
- 生物制剂
- 利妥昔单抗:针对B淋巴细胞,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可显著改善症状。
三、辅助治疗药物(针对特定症状)
- 抗疟药
- 羟氯喹:对皮肤症状(如光敏性皮疹)效果显著,需定期眼科监测以防视网膜病变。
- 免疫球蛋白
-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用于重症或合并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短期提升免疫力。
- 抗钙化剂
- 依地酸钠/秋水仙碱:预防钙质沉积,缓解肌肉炎症。
四、特殊情况处理
- 血浆置换:适用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效的重症患者,清除异常抗体。
- 局部用药:皮肤损害可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肝素钠软膏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
- 药物副作用监测:长期激素治疗需预防骨质疏松、感染;免疫抑制剂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
- 个体化调整:需根据肌酶水平、肌力恢复情况及皮肤表现动态调整方案。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起效快且效果显著的核心方案,生物制剂和辅助药物可针对特定需求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