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定义
睡眠障碍是指在正常的睡眠环境和状态下,不能进行正常的睡眠,可引起躯体功能障碍(也就是身体某部分功能出现异常)或明显不适感。简单来说,就是“没睡好”,而且这种“没睡好”通常不是由已知原因(如睡前喝了咖啡、浓茶等)引起的,也不是偶然发生的个例。
睡眠障碍的类型
根据目前最常使用的2014年发布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ICSD-3),睡眠障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失眠:难以入睡或整夜无法入睡。
- 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与睡眠相关的呼吸异常情况,如打鼾、呼吸暂停等。
- 中枢性嗜睡障碍:白天嗜睡且不存在其他睡眠障碍的状态。
-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觉醒的周期失调。
- 异态睡眠:整个睡眠过程中(从入睡到睡醒)出现异常行为(如梦游)或体验(梦境、情绪等)。
-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睡觉过程中不自觉出现的动作引起的睡眠障碍(如磨牙、不自觉的踢腿等)。
- 独立症候群,正常变异及尚未明确的问题。
- 其他睡眠障碍:无法归在以上几类睡眠障碍中的类型。
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
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
睡眠量的异常:
- 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
- 睡眠量不足: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
-
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
- 梦游症:在睡眠中起床活动,但自己并不知道。
- 梦呓(说梦话):在睡眠中说话。
- 夜惊:在睡眠中突然骚动、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定向错乱或出现幻觉。
- 梦魇(做噩梦):在睡眠中做噩梦,感到恐惧。
- 磨牙:在睡眠中磨牙。
- 不自主笑:在睡眠中不自主地笑。
- 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在睡眠中肌肉或肢体不自主地跳动。
睡眠障碍的治疗
睡眠障碍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 药物治疗:可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也可使用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唑吡坦、扎来普隆和佐匹克隆等。
-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睡眠,通过改变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纠正错误的睡眠习惯来改善症状。
睡眠障碍的预防
预防睡眠障碍的方法包括:
- 调整作息和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治疗和休息的平衡,养成劳逸结合习惯。
- 缓解压力:及时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愉快事件造成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睡眠障碍的恢复。
-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 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在睡前喝茶、咖啡及可乐等含有刺激性物质的饮品。
如果出现睡眠障碍,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