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治疗(优先推荐)
-
认知行为疗法(CBT-I)
通过调整睡眠认知和行为习惯(如固定作息、避免睡前刺激)建立健康睡眠模式,对长期失眠效果显著。 -
物理疗法
-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无创调节脑区电活动,改善睡眠结构。
- 星状神经节阻滞:超声引导下精准调节交感神经,缓解焦虑性失眠。
- 音乐疗法/催眠疗法: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诱导放松状态。
- 生活习惯调整
- 规律作息: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避免白天补觉。
- 睡前放松:热水泡脚、喝热牛奶、冥想等。
- 环境优化:保持卧室安静、黑暗,使用遮光窗帘或耳塞。
二、药物治疗(需遵医嘱)
- 短期用药
-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唑吡坦):快速缓解入睡困难,建议按需使用。
- 褪黑素:短期调整时差或轻度失眠,避免长期依赖。
- 慢性失眠管理
- 小剂量维持治疗:如艾司唑仑,需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 抗抑郁药物:适用于合并焦虑/抑郁的失眠患者。
三、特殊情况处理
- 睡眠呼吸暂停: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
- 难治性失眠:可尝试“CBT-I+睡眠滴定+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疗法。
注意事项:
- 安眠药需严格按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服用。
- 若伴严重焦虑/抑郁,建议结合心理治疗。
(注:以上方案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