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
1. 运动性抽动
- 典型表现:包括眨眼、挑眉、耸鼻、噘嘴、耸肩、点头、扭脖子、甩手、踢腿等。
- 特点:这些抽动通常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并且会快速重复,可能从面部或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全身其他部位。
2. 发声性抽动
- 典型表现:包括清嗓子、咳嗽、打嗝声、吸鼻子声、怪叫声(如猴叫、鸡叫)以及说脏话或秽语。
- 特点:这些发声抽动通常与呼吸肌相关,并且可能伴随运动性抽动出现。
3. 症状的演变与规律
- 部位规律:抽动症状通常从头面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颈部、肩部、躯干和四肢。
- 形式变化:抽动的形式和部位可能会经常变化,例如眼睛不眨了,鼻子开始抽动,而鼻子不动了,嘴巴又开始抽动。
4. 伴随症状
- 行为异常: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强迫行为、焦虑不安,甚至出现破坏性行为。
- 共患病:部分患儿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如多动症、强迫症、焦虑症、学习困难和睡眠障碍。
5. 发病特点
- 高发年龄段:5至10岁是抽动症的高发年龄段,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 症状严重程度:一般在10至12岁时症状表现最为严重。
6. 诊断与治疗建议
- 诊断: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
- 治疗:治疗方式包括心理干预、行为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具体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小儿抽动症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异常行为,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