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浅层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胃部疾病,属于慢性胃炎的常见类型。以下为具体分析:
一、基本定义
- 病理特征:炎症局限于胃黏膜表层,未累及深层腺体或导致腺体萎缩,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可伴糜烂或出血点。
- 与萎缩性胃炎区别:不伴随胃黏膜腺体的萎缩性改变。
二、主要病因
-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诱因。
- 生活习惯:长期不良饮食(如高盐、辛辣)、酗酒、吸烟等。
- 药物或疾病: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长期使用、胆汁反流等。
三、典型症状
- 消化道症状:上腹痛、餐后饱胀、嗳气、恶心、反酸等。
- 非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甚至因长期黏膜糜烂导致缺铁性贫血。
四、诊断方法
- 胃镜检查: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偶见出血点或糜烂。
- 辅助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如C13/C14呼气试验)、病理活检等。
五、治疗与管理
- 药物治疗
- 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和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缓解症状;
- 根除幽门螺杆菌需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抑酸药+铋剂)。
- 生活调整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戒烟限酒;
- 规律饮食,保持情绪稳定。
六、疾病预后
该病预后良好,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症状,但需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病情变化。
以上信息综合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特征及管理要点,患者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