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处理
-
催吐与导泻
- 若中毒时间在1-2小时内,可通过饮用温盐水(20g盐+200ml水)或生姜汁催吐。
- 超过2-3小时且精神状态良好者,可服用大黄、番泻叶等泻药促进排毒。
-
解毒药物
- 肉毒杆菌中毒:需注射多价抗毒素血清。
- 变质鱼虾中毒:可用食醋稀释后服用,或饮用紫苏、甘草煎剂。
- 化学毒素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需使用碘解磷定等特效解毒药。
二、对症治疗药物
-
止吐与解痉
- 甲氧氯普胺、山莨菪碱(654-2)可缓解恶心、呕吐及腹痛。
- 过敏型食物中毒(如变形杆菌)可用氯苯那敏、异丙嗪等抗组胺药。
-
抗生素治疗
- 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首选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 真菌毒素中毒:需结合抗真菌药物及血液净化治疗。
-
补液与退热
- 静脉输注氯化钠、葡萄糖等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
- 发热超过38.5℃时,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三、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食物中毒可能引发休克、昏迷等严重并发症,需立即送医。
- 保留样本:保存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便于医生快速诊断。
- 避免自行用药:抗生素需遵医嘱使用,错误用药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耐药性。
四、预防措施
- 食物彻底加热,避免食用变质、发霉食品。
- 夏季注意食品保存,隔夜食物需充分加热。
提示:食物中毒类型复杂,需结合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若出现严重症状(如意识模糊、呼吸困难),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