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症治疗药物
-
止泻药
-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保护黏膜,缓解腹泻。
-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辅助恢复消化功能(如双歧杆菌)。
-
抗生素
-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针对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肟):适用于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
- 注意:需医生指导,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
缓解胃肠症状
- M胆碱受体阻断药(如山莨菪碱):减轻腹痛、呕吐。
- 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适用于过敏型食物中毒。
-
退热药
-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发热或头痛。
-
补液盐/口服补液盐
- 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
二、应急处理措施
-
催吐
- 若中毒后1-2小时内清醒,可饮用温盐水或生姜汁催吐。
- 避免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催吐。
-
导泻
- 服用硫酸镁、硫酸钠或乳果糖,促进毒物排出。
- 老年人慎用剧烈泻药。
-
解毒剂
- 变质海鲜中毒:饮用稀释食醋或紫苏水。
- 误食防腐剂:口服牛奶或蛋清保护胃肠黏膜。
三、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
- 若症状严重(如持续呕吐、高热、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可能需洗胃、静脉补液或注射抗毒素血清。
- 肉毒杆菌中毒需专用抗毒素治疗。
-
避免自行用药
- 抗生素需医生指导,错误使用可能加重病情。
- 勿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
日常预防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变质、生冷食物。
- 夏季高温时,食物保存时间缩短,需冷藏。
总结
食物中毒用药需结合病因和症状,轻度可尝试止泻药、补液盐及催吐,严重时务必就医。日常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保持饮食清洁是关键。